一、生产工艺优化与能效提升
配方与添加剂创新
采用共混色母粒技术,通过优化颜料与载体的配比减少加工能耗,同时开发低挥发性有机物配方,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。
引入生物基或可降解材料作为色母粒载体,减少对化石基塑料的依赖。
设备升级与智能化
推广高长径比螺杆挤出机和静态混合器等高效设备,提升混炼效率并降低单位能耗。
结合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时监控能耗和碳排放数据,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调控。
二、能源结构低碳化
在色母粒生产环节优先采购绿电,通过“光伏+储能”模式实现能源清洁化。
探索氢能分布式供能技术,用于高温加工环节的燃料替代。
余热回收与储能技术
利用分布式储热模块回收生产余热,用于厂区供热或空调系统,减少化石能源消耗。
三、循环经济与碳足迹管理
废料回收再利用
建立色母粒生产废料闭环回收体系,通过物理或化学再生技术减少原料浪费,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。
色母粒行业的碳中和路径需整合工艺创新、能源替代、循环经济及碳管理四大维度,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协同实现全链条减排。短期内以能效提升和绿电替代为主,中长期需依赖CCUS、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。